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

2007-08-26 00:00:00 来源:

  为了解我国钩端螺旋体病(简称钩体病)的疫情动态、流行规律,及早发现疫情;掌握钩体病主要宿主动物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带菌情况;掌握钩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分布及变迁情况;了解健康人群对钩体病的免疫水平;为钩体病流行趋势的预测、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,卫生部近日印发《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(试行)》。
 
  钩体病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(起病急,短期内体温可达39℃左右,常为弛张热,可伴有畏寒等症状)、肌痛(全身肌痛,特别是腓肠肌痛)、乏力(全身乏力,特别是腿软明显)、眼结膜充血(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、外眦及上下穹窿部,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,无分泌物,不痛,不畏光)、腓肠肌压痛(双侧腓肠肌压痛,重者拒按)、淋巴结肿大(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,一般为1~2cm,质偏软,有压痛,无化脓)。方案提出开展全国疫情监测、暴发疫情调查与监测和哨点监测。全国监测点有四川雅安市、江油市、成都市温江区、乐山市、眉山市、名山县,湖北仙桃市、兴山县、蕲春县、秭归县、竹溪县,江西上高县、上饶县、龙南县、浮梁县,云南思茅市孟连县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、丽江市华坪县,湖南长沙市宁乡县、湘潭市湘潭县、娄底市双峰县、益阳市沅江市,安徽怀远县、凤台县、黄山区、休宁县。《方案》还附有钩体病个案调查表、钩体病监测鼠情调查统计表、钩体病监测宿主动物带菌率调查表、钩体病监测病原学检测结果统计表、钩体病监测血清学检测结果统计表5个附表,显微镜凝集试验(MAT)、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间接ELISA)、分离培养钩体方法3个附件。
 
  钩体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自然疫源性疾病,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气候条件适合钩体生长、繁殖,动物宿主的种类繁多,加之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,存在着钩体病暴发或大流行的潜在危险,是受钩体病危害极其严重的国家。从1958年以来,全国已经累计报告钩体病人250多万人,病死率较高。全国发病率高达10/10万以上的特大流行有10次,其中9次发生在洪涝灾害之年。钩体病按流行形式一般分为稻田型、洪水型和雨水型,南方以稻田型和雨水型为主,北方以洪水型和雨水型为主。钩体病主要以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,集中在农忙季节,对疫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危害。­
 

3333
3334
更多>